找到相关内容747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曾其海著:天台佛学(3)

    (真)即、究竟即。玄朗三句话的意思是说:自己以本宗的戒律为心本,按六即行位去观修,最后达到了道圆。这也可以说是玄朗圆寂前对自己一生的自我评价。但他没有把这些经验理论化、系统化而形成文字行世,直到他的三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2755939.html
  • 达真堪布略传

    按照法本内容认真、坚持地去修持,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佛陀所说的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必备的四个条件:1、发起菩提心,2、积累福慧资粮,3、观修阿弥陀佛,4、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  如果根基好、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5456833.html
  • 西藏佛教文学

    痛苦和失望的折磨将罪障消除无遗;第三章,得师尊悲悯摄授,得到成熟解脱的教授;第四章,在上师身边观修,生出证验之苗;第五章,掌握教授,因梦兆启示得单传教授后离开上师回归家乡;第六章,借助外缘明白了轮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4357385.html
  • 《噶举金鬘传承》中关于阿底峡记述

    沙洛瓦河。  有一天中午,他们停下来休息。阿底峡修了一个水供法,贡塘巴请示他是否能将它写下来——这就是观修观音时,做特别供养的观音水供法。阿底峡一行人继续到图珑,藏王在那裏欢迎他,他也遇见了宝贤大译师 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4559237.html
  • 密宗行者需要懂得的几个大问题

    易行。但这种“违轨”行为,上师和弟子都要在适当时间用适当方法消除过失。实际上这里边仍然是有仪轨的。  7、灌 顶  藏密修持必须经上师传承灌顶,授密乘戒后方可持咒,观修。未经灌顶,不得听闻、授学,...

    乌金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1959601.html
  • 西藏阿里古格壁画艺术

    画面独立成幅,却又互相联系,形成巨幅画卷,但在艺术性和表现技法上稍逊于古格早期同类题材的壁画。   大威德殿,也叫护法神殿。大威德是藏传佛教各个教派,尤其是格鲁派主供观修的本尊。该殿面积很小,有八根柱子...

    桑吉扎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3759679.html
  • 从《五部遗教》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和影响

    禅修法与密宗的观修法相比,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。  4、十二头陀行  “十二头陀行”即对头陀之行者在衣食住方面的要求和规范,实则是一种苦行。禅宗西天初祖迦叶是头陀行者,号称苦行第一,禅宗历代祖师中多有持头陀...

    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5359695.html
  • 庐山慧远的禅观

    序文[9],而且不只是在自身的观修上恭谨用心,也常勉砺弟子们应在禅观上多加精进,为两晋禅观的复兴倾注了不少心力。不论在佛教教理的理解方法上矫正时弊,实践上禅观的提出,还是对中国佛教教制的确立等方面,在...

    李幸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2859789.html
  • 觉意三昧与四句无生门

    观心相或说是反照识的意义上来说,“七觉意”这是通摄一切诸心,也就是一切止观修行的共通的重点。又,依照判教之中藏通别圆的不同,“七觉意”也有层次不同的观修内涵。这就好像“数随止观还灭”的六种法门 (六妙门)...得入中道佛性之涵义,是一致的。  又,《觉意三昧》的“入观门第五”,也就是觉意三昧七觉意的观修法门,推求四运心相不可得,观“未念、欲念、念、念已”之一念之四相,也就是就一念心的过去心、未来心与现在心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3359901.html
  • 噶陀·心的家(1)

    藏传佛教宁玛巴《大圆满心要加行》课程之外,还有殊胜的灌顶、闭关的指导与共修的实践等等。他一年又一年应弟子之请而开课,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解释显密教理与观修,还唯恐弟子听不清楚。他常常应化众生说法,奔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759912.html